听力知识

一文读懂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听力

避免噪音伤害

  • 控制环境噪音: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,如工厂、建筑工地、KTV、地铁等。若无法避免,建议佩戴降噪耳塞或耳罩,并每隔1小时让耳朵休息10分钟。

  • 合理使用耳机:遵循“60/60原则”,即耳机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避免在嘈杂环境中用耳机,可选择开放式或降噪耳机减少音量需求。

  • 警惕突发性噪音:如燃放鞭炮、爆炸声等高分贝声响,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或捂住耳朵,避免鼓膜受损。

正确清洁耳道

  • 戒除掏耳朵的习惯:频繁掏耳可能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,引发感染甚至鼓膜穿孔。耳垢(耵聍)具有自洁功能,通常无需刻意清理。若耳道瘙痒,可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轻擦外耳道,深度不超过2厘米。

  • 防水防感染:洗头、游泳时避免水流入耳道,尤其是鼓膜穿孔者。游泳前建议检查耳部健康,耳道进水后可用棉签轻拭外耳道,保持干燥。

养成良好用耳习惯

  • 正确擤鼻涕:捏住一侧鼻孔交替擤鼻,避免同时捏闭双鼻,以防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。

  • 避免头部和耳部外伤:掌击耳部或头部撞击可能导致鼓膜破裂或内耳损伤,运动时注意防护。

  • 谨慎用药:链霉素、庆大霉素等耳毒性药物需遵医嘱使用,尤其对婴幼儿和老年人应格外注意。

保持健康生活方式

  • 营养均衡:多摄入富含锌(牡蛎、坚果)、铁(瘦肉、菠菜)、维生素B12(鱼类)及抗氧化食物(蓝莓)等,有助于改善内耳血液循环。

  • 控制慢性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可能加速听力衰退,需定期监测并规范治疗。

  • 情绪调节:长期焦虑或情绪激动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,影响供血,建议通过运动、冥想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。

定期检查与及时干预

  • 听力筛查:高风险人群(长期接触噪音、老年人等)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测,早发现早干预。

  • 及时就医:若出现耳鸣、耳闷、听力骤降等症状,需立即就诊,避免延误治疗。

联系我们

微信:starkey_474426506

手机:13141148808

电话:010-84824129

邮箱:

地址:北京市 昌平区 东小口镇天通苑一区一号楼203B3 单元102层金象大药房

close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