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力知识

了解我们的耳部结构

耳朵主要由外耳、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,以下是各部分的详细介绍:

外耳

  • 耳廓:位于头部两侧,主要由弹性软骨构成,外覆皮肤,皮下组织少。耳廓的上方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,下方为耳垂,无软骨,仅含结缔组织和脂肪。耳廓的前外面高低不平,卷曲的游离缘称耳轮。耳廓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,并将其引导至外耳道。

  • 外耳道:是一条从耳廓延伸至鼓膜的管道,长度大约为2.5-3.5厘米,在成人中稍微呈S形弯曲。外耳道外1/3为软骨部,与耳廓的软骨相延续;内2/3为骨性部,是由颞骨鳞部和鼓部围成的椭圆形短管。外耳道内部覆盖有皮肤,并且含有腺体分泌耳垢,这些耳垢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润滑作用,能防止异物及微生物进入更深层的耳部结构。

中耳

  • 鼓室:是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,由6个壁围成,内有3块听小骨,即锤骨、砧骨和镫骨,以及韧带、肌、血管和神经等。鼓室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,将外耳收集的声波通过鼓膜和听小骨的传递,进一步放大并传递到内耳。

  • 听小骨:是中耳内三块小骨头的总称,它们通过关节相连形成听骨链,能够将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,起到增压的作用。

  • 咽鼓管:为连通鼻咽部与鼓室的通道,长3.5-4.0厘米,斜向前内下方,分为骨部和软骨部,两部交界处称咽鼓管峡,是咽鼓管管腔最窄处。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内的压力,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,以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、形状和振动性能。

内耳

  • 骨迷路:指颞骨岩部骨密质围成的不规则腔隙,分为骨半规管、前庭和耳蜗三部分。骨半规管是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半环形小管,主要功能是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;前庭是一个椭圆形小腔,与骨半规管相通,主要功能是感受头部的直线变速运动;耳蜗形似蜗牛壳,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所在,能够将声波转换为神经冲动,传递到大脑皮质中枢引起听觉。

  • 膜迷路:是套在骨迷路内封闭的膜性管和囊,借纤维束固定于骨迷路的壁上。由椭圆囊和球囊、膜半规管、蜗管3部分组成。膜迷路内充满着内淋巴,与骨迷路之间通过纤维束固定。膜迷路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头部的运动和声音的刺激,并将这些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,传递到大脑皮质中枢。


联系我们

微信:starkey_474426506

手机:13141148808

电话:010-84824129

邮箱:

地址:北京市 昌平区 东小口镇天通苑一区一号楼203B3 单元102层金象大药房

close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